十年布局 海口城市转型打造幸福家园
来源:待君网
时间:2012-09-19
作者:天涯
浏览量:
十年过去,弹指一挥间。
十年时间,海口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?
十年发展,海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和世界面前。
过去十年,海口市委、市政府以开放的视野、开阔的胸襟、开明的作为,探索着最符合海口实际的发展之路。作为国际旅游岛政治经济文化中心,海口以自身的探索和试验引领示范全省。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,青春海口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展现的风采令世人惊艳。
今天的海口站在新的起点上!选择比努力更重要,方向比速度更关键。面对机遇与挑战,海口已然明确当前和未来的核心任务———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发展。
如今,“阳光海口、娱乐之都、品位之城”的城市定位越来越清晰。把海口建成“宜居、宜业、宜学、宜游”,“养眼、养身、养心”的最精最美省会城市,是所有海口人的希冀。
城市转型 海口发展必由之路
2010年,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,海南再次展现在世界的聚光灯下。作为国际旅游岛省会城市的海口,如何找到自身的定位,寻找一个城市发展的杠杆,海口人开始理性地思考。
在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,转型发展、创新发展成为主旋律。近些年来,特别是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以来,海口全市上下逐渐对于未来的发展定位形成了高度共识,就是充分发挥省会综合型、多功能优势,强化中心概念,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和“宜居、宜业、宜学、宜游”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建设。而这样的目标和定位,核心正是转型发展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如何顺应新的形势?十六大以来,海口着力“修跑道、打基础”,全面推进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和党的建设,开创了科学发展的新局面。然而,市委市政府也清醒地意识到,海口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,经济总量偏小,综合竞争力不强,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繁重,城市功能不够完善,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。面对这些机遇与挑战,市委市政府冷静分析,最终作出了明确的判断———城市转型是海口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布局调整 扩容拉开城市骨架
海口城市转型的方向业已明确,但具体应该怎么转,还必须有一套系统的规划。
海口建成区面积97.5平方公里,仅占全市总面积的4.2%,而生产总值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90%左右。海口发展空间很大、潜力很大,外延的扩张和内涵的提升都有许多文章可以做。如果在盘活存量的基础上,把建成区以外的土地充分利用,海口的经济总量将成几何倍数增长。
于是,在海口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,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,“十二五”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,海口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的方向是“西扩、北拓、中强、东进、南优”。
海口西部、北部地区岸线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。推进城市中心区西移,突出北部海湾功能,开发依托岸线的商贸、旅游、娱乐、餐饮、房地产等海湾经济,足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。中心城区,通过旧城改造、路网建设等,可盘活存量资产,使海口在城市扩容有着一颗强大的心脏。而东部、南部地区,根据地质条件,把低密度开发的项目包括教育、旅游产业和旅游地产、临空物流等向东挺进,适度发展南郊优势产业如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、长影海南世纪影城、旅游风情小镇、菜篮子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等,亦可拉开城市骨架,有序、高效地推动“四宜”城市建设。
从最早的“西拓”到现在的“西扩”,从“南控”到“南优”,随着海口“西扩、北拓、中强、东进、南优”的思路逐渐清晰,一幅幅科学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展开。
片区开发 微处破局华丽转身
破局之道,源于微处。一个城市的战略转型成功,固然离不开整体的规划,同时也取决于一个个片区的单点突破。正如深圳的奇迹来自蛇口的发展;上海的成功来自浦东的开发。如今海口的城市转型,也离不开这能拨千斤的四两之力。
在西海岸边,原来乱搭乱建的镇海村与美丽的风光很不相称。海口城市西扩,西海岸城市新区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,位于镇海村南侧占地5000亩的长流起步区将成为海口市的行政中心和新的城市中心。为此,镇海村的搬迁列入改造目标,2010年底开始改造,如今再经过这里时,眼前是20多栋整齐美观的安置楼。
最近几年,在片区开发中像镇海村这样华丽变身的旧村庄还有很多。它们不仅在海口新片区开发中扮演重要的角色,也是海口重点民生工程之一。截至2012年3月,海口主城区27个片区控规已全部编制完成。根据城镇布局规划,海口主城区外10个中心镇,按照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目标,将城市中适合在镇区发展的功能转移到镇区。依托“四横五纵一滨江”的公路网络系统,各个片区又由单点连成了面,最终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10个镇区为次中心的网络化城镇布局。
正如市委市政府所料想的那样,片区开发不仅仅可以完善城市功能,更是一个向导,通过一个点的建设足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,推动整个海口的城市化建设。
城区改造 “四宜”之城品位彰显
推动转型发展,扩大改革开放,归结到一点,就是要提升城市品位,让老百姓从中获益。所以,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路网建设,市委市政府都将完善城市功能,优化美化城市环境放在首位。
2008年1月7日,玉沙一里的最后一栋民房被推倒,海口中心城区的“心腹大患”玉沙村,彻彻底底地从高楼的包围中消失。而“维护老百姓利益”的口号就写在拆除现场的围墙上。紧随玉沙村,海甸溪北岸、朱云片区一幢幢楼房的倒下见证着市委市政府改造城中村的决心。同时,“政府零收益”的原则指导着每一项工作及每一个政策的制订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,政府融资主要承担没人愿做的领域。这些政策保持了较高的投资强度,使得旧改工作平稳、快速开展。
旧城改造是要让老百姓住的舒心,路网建设更是让老百姓行的顺心。飞临海口,从空中便可以看到,海南广场周边和桂林洋高校新区路网、长秀片区路网、长流起步区路网等一系列形成网络状的道路在城市中散布开来,“七横十二纵”的交通干道格局逐步形成。而市区内“5路4桥”项目的建成,也进一步完善市政路网,不仅缓解部分地区的交通压力,方便市民出行,更提升了城市形象。
现在,通过一系列的城区改造,“四宜”、“三养”品位之城的魅力正在透过每个片区、每条路、每座桥、每盏灯散发出来,令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新老市民为之陶醉。
createDetailPageHTML(2, 1, "t20120919_530922", "html")